环境卫生学杂志


  • 关于制订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几个基本问题

    吕伯钦

    <正> 苏联早于1930年就公布了十二种化学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随后美国马萨诸塞州(1937年)发表了容许浓度表,1938年德国发表了二十五种溶剂的最高容许浓度表。直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制订了容许浓度,但基本上还是沿用苏美两家的观点和数据。自1958年以来,在国际间召开过多次讨论车间容许浓度的专题会议。总的说来,在制订容许浓度的观点、原则和方法等某些方面基本趋于一致,但仍存在争论。

    1979年04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工业毒物最高容许浓度问题的进展

    周炯亮

    <正>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的注意。1960年以来,国内对此已有多次评述,近年来国外又积累了不少新资料,并出现一些新趋向。基本特点和动向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国家在研究和制订工业毒物最高容许浓度方面,均有进展。其基本

    1979年04期 198-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简易快速法制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研究途径

    刚葆琪

    <正>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据估计,工业生产的化学物质已达万种以上,而世界各国制定的车间空气中MAC总共约八、九百种。为解决工业化学物质品种迅速增长与制定MAC工作远远落后这一矛盾,三十多年来许多学者都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979年04期 205-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毒物的联合作用及其卫生标准

    陈秉衡,杨幼明

    <正> 随着毒理学的进展,许多国家对多种毒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并制订了不少单个毒物的卫生标准。但是,环境中往往同时存在着多种毒物,因此必须对毒物的联合作用进行研究并制订混合毒物的卫生标准。在研究混合毒物的毒性之前,应先了解这些物质混合后所发生的理化反应及其对毒性的影响。混合毒物共存时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

    1979年04期 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3 ]
  • 水质指数研究进展

    姚志麒

    <正> 近年来水体监测取得的大量数据,常最终归入档案或汇编成册,但因数据过多而使用很不方便。为了研究一种综合评价水体水质的计量尺度,近十多年来国外许多学者对水质指数进行了各种探索。本文综述国外水质指数研究进展,并讨论主要几种水质指数。

    1979年04期 2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1 ]
  • 日本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凌绍森

    <正> 医院污水真正成为城市公害之一,引起各方面的注意是70年代以来的事情。以往只认为医院有承担公害病的治疗任务。但是,发展到现在才认识到在医院的活动中,也产生许多公害源,并能使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遭到危害。医院排出的污水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由于医院污水中常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性微生物,当排入外环境时,可污染水源等,从而影响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控制医

    1979年04期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美国膳食改进指标质疑

    关桂梧

    本文作者对1977年2月由美国参议院人类需要和营养委员会所提出的膳食改进指标持不同看法。为了使读者对美国人目前的膳食有较全面的了解,现把1974年修订的美国人《每日膳食中营养素的推荐供给量》附录于后,同时也附录了我国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的推荐供给量》,以资比较。据报导1974年美国平均每人每日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为:热能3,350千卡,蛋白质101g,脂肪158g。谷类食物在膳食中所供给的热能占总热能的19%,动物性食品占总热能的33%。动物性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70%。膳食中脂肪所供给的热能达到总热能的42%。1959年我国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全国城乡平均谷类与薯类所供给的热能达到膳食总热能的90%,谷类蛋白质占总蛋白质量的66.6%,而动物性与豆类蛋白质仅占总蛋白量的11%。

    1979年04期 225-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5 ]
  • 纸烟烟气的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伊冰

    <正> 现已知纸烟烟气及其冷凝物中有1,200多种化合物,还有许多尚未鉴定。已从纸烟烟气冷凝物中分离出60种多环烃,其中许多经Ames氏试验是致突变性的。最近用该法还证明吸烟者的尿具有致突变性,而非吸烟者的则无。用烟气冷凝物进行细胞培养,发现细胞坏死、细胞核萎缩、细胞质中有空泡形成、巨细胞产生等形态改变。用冷凝物中的多环烃处理田鼠淋巴细胞,细胞发生形态学上的转化等改变,转化细胞形成群落的数

    1979年04期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维生素E的抗氧化功能——测定脂类过氧化反应的一个新方法

    杜乐勋

    <正> 对于维生素E(V_E)作为抗氧化剂的生化功能虽然尚有不同意见,但是特别以Scott及其实验室的工作为依据,上述提法已有相当可靠的基础。Scott的研究工作确认,离体亚细胞器的腊类过氧化反应,在缺乏V_E时大为增加,其证据是释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已知该化合物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产物之一。但是,这个证据是以体外实验为依据的。因此,对于V_E在活体内的功能如何,

    1979年04期 230-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关于快速制定刺激性毒物卫生标准的问题

    乔赐彬

    <正> 著者研究了62种刺激性物质的毒性。当吸入染毒时发现:刺激阈较其他机能指标出现早,即Lim_(ir)<Lim_(ac)(刺激阈<急性阈浓度)。毒物的刺激性越强,其刺激作用带就越宽即: 刺激作用带Z_(ir)=(Lim_(ac))/(Lim_(ir)) 刺激性物质的毒性参数和LG_(50)、Lim_(ac)、Lim_(ir)(大鼠的刺激阈)、Lim_(ir)(人的刺激

    1979年04期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2 ]
  • 对测定工业毒物刺激阈值方法的看法

    顾祖维

    <正> 作者用8,600只雌性和雄性大鼠,体重180~240g,接触34种毒物4小时,用一系列指标测定各毒物的刺激阈,以评价各方法的实用价值,并根据刺激阈提出了毒物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的计算公式。采用的指标有呼吸频率、鼻粘膜状态、嗅觉呼吸反射、上呼吸道粘膜和肺的炎症反应(根据粘膜表面

    1979年04期 23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 ]
  • 关于汽油阈限值的探讨

    傅慰祖

    <正> 因汽油成分复杂,美国不再应用单一的阈限值,代之以用芳香烃含量决定其阈限值。因产地、加工方法等不同,汽油成分亦各异。在装卸汽油、用汽油除漆或脱脂时,挥发蒸气中主要是轻质烃。汽油输送过程中溢漏在热的路面上时,其挥发程度取决于地面温度和各成分的沸点。作者以汽油装卸为主,分析了95个蒸气样品,从中估算了汽油的阈限值。

    1979年04期 23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 作业带苯甲腈最高容许浓度的实验根据

    董树卫

    <正> 苯甲腈G_6H_5GN是合成异氰酸酯及各种染料的溶剂,为黄色透明液体,沸点191℃,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动物急、慢性中毒实验用大鼠180只,小鼠130只,家兔40只。对10名志愿者作了嗅阈测定。

    1979年04期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车间空气中亚磷酸三苯酯的卫生标准

    董树卫

    <正> 本文对作为防老剂和稳定剂的亚磷酸三苯酯进行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给动物经口注入亚磷酸三苯酯后,立刻出现兴奋、躁动,然后出现抑制、步态不稳、震颤、阵挛性和强直性痉挛。多数动物于24小时内死亡。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内脏和大脑有毛细血管扩张、水肿和出血,周围神经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小鼠LD_(50)为1,360.0

    1979年04期 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机体各系统对氯乙烯中毒比较敏感性的概率性评价

    李甡

    <正> 根据不同指标对作用阈进行概率性评价是卫生学和毒理学的重要任务。为此,作者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氯乙烯对非纯种雄性大鼠作吸入中毒实验,历时4个小时,作用浓度分别为4.4、2.7、1.5、1.2、0.9、0.8和0.4g/m~3。上述浓度的选择表明对氯乙烯作用阈缺乏了解。一般认为氯乙烯具有较宽的生物作用带,可引起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损

    1979年04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激光对眼睛的损害

    吴祖德

    <正> 目前激光技术已普及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但可惜激光对人体危害的宣传远没有跟上,使许多激光工人还不甚了解。眼睛是最敏感的器官,每当视物时物像就落在视网膜中央黄斑上,黄斑中具有色觉和视敏感度功能的锥体细胞,黄斑受损就引起严重的视觉障碍。角膜与晶体构成眼的屈光系统,使通过瞳孔的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光密度提

    1979年04期 235-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 ]
  • 长期低剂量微波辐射对血液的影响

    吴健民

    <正> 不少苏联及东欧学者报导了低剂量微波可引起外周血液及造血系统的变化,而英美科学工作者大多对此持相反意见。由于低剂量微波辐射与实际职业接触密切相关,尤其是关于10mw/cm~2以下的微波辐射的生物学作用问题,存在着大量混乱和错误的报导,因而有必要进行低剂量微波辐射对血液系统影响的研究。本实验采用Wistar种雄性大鼠,体重180g,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每天微波辐射1小时,平均功率密度为5mw/cm~2,连

    1979年04期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大鼠短期吸入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毒性

    黄美媛

    <正> PAN是污染空气由于光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产物,为了评价PAN的毒性,作者对大鼠吸入PAN的急性、亚急性和亚慢性的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文献中臭氧的毒性资料进行了比较。在动式染毒柜内进行染毒,PAN气体按一定比例混以氮、氧和过滤空气,用气-液色谱、

    1979年04期 237-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木工工人的鼻腺癌

    刘碧锦 ,叶伟

    <正> 作者报告了1965~1974年期间在丹麦Aarhus医院治疗的186例鼻及付鼻窦恶性或“半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57例诊断为外胚层肿瘤,其中职业性接触木屑尘的男性木工22例(占14%)。157例外胚层肿瘤病例中有17例为鼻腺癌。而22例木工外胚层肿瘤中就有12例患鼻腺癌(占54.5%)。12名从事柜橱椅制作的工人罹患鼻腺癌的就有10例。

    1979年04期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丙烯酰胺中毒

    常思坦

    <正> 丙烯酰胺为结晶形粉末,容易聚合为胶体,后者用于造纸、油漆、建筑业中的防水剂。丙烯酰胺可经无破损的皮肤吸收,也可因吸入或

    1979年04期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目前在制订致癌物质标准上的一些观点

    张利伯

    <正> 在制订致癌物质标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观点。首先,(1972)和(1974)认为制订容许浓度标准,应从工艺技术所能达到

    1979年04期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几种二氧化氮大气质量标准的比较与评价

    孙苏

    <正> 日本环境厅于1973年颁布的大气中NO_2标准为0.02ppm/24小时,此标准比一些西方国家严5~7倍,例如美国的NO_2标准是0.05ppm/年(约相当于0.13ppm/24小时);西德标准:长时间接触0.05ppm,短时间接触0.15ppm;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按小时计算接触NO_2的水平不超过0.10~0.17ppm(190~320μg/m~3)。

    1979年04期 240-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四氯丙烯在地面水中的卫生标准

    吴德生

    <正> 1,1,2,3-四氯丙烯(TXП)既是生产耐温聚合物的原料,又是某些合成有机氯化合物的中间产物。在生产中可随污水排入水源。它是具有异臭的透明液体。沸点为167℃,比重1.54,易溶于脂类和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嗅觉阈浓度(1级)为0.17±0.08mg/l,实际阈浓度(2级)为0.3±0.04mg/l。味觉阈浓度较高。

    1979年04期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对地区性和全国性大气质量指数的意见

    姚志麒

    <正> 大气质量指数是用于描述大气污染程度的一个单独数字。大气质量指数的目的有:1.通过新闻工具向公众传播大气质量的情报;2.作为一种警报制度,以便根据大气质量指数采取适当措施;3.用于比较两种不同的环境状况,分析大气质量变化趋势。本文详细列出九种大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式及其应用概况,但作者对这些指数的科学根据并不表示赞同,相反提出许多意见,例如:大

    1979年04期 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饮水水质的卫生细菌学评价问题

    方企圣

    <正> 作者对苏联国定标准(ΓOCT)2874~73《饮水》中所推荐的检验方法作了评价。根据莫斯科许多防疫站的检验结果,作者发现往往水中大肠杆菌完全阴性,但按氧化酶(+)杆菌计算的大肠杆菌指数则超出卫生要求。根据生物化学研究,氧化酶(+)杆菌在37℃下能发酵葡萄糖,但不能分解乳糖使之产酸产气。它们在远藤培养基上呈现淡红色、白色及白-橙红色菌落,不发酵乳糖,少数则呈现红色菌落,

    1979年04期 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3 ]
  • 环己基磺酸盐,糖精和环己胺的慢性毒性和繁殖试验

    姚稼荣

    <正> 本文作者用SwissSPF小鼠对纯度为99.3%的环己基磺酸盐(含2.1ppm的环己胺)、有6~7种杂质成分的糖精(含邻-甲苯磺酰胺0.5%)及经质谱仪验证杂质成份的环己胺进行了多代的毒性、致癌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等项研究。每项实验共分8组:第1组,5%环己基磺酸盐,第2组2%环己基磺酸盐,第3组10:1的5%环己基磺酸盐和0.5%的糖精,第4组10:1的2%环己基磺酸盐和0.2%糖精,第5

    1979年04期 242-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砷、硫、镉、碲、银和硒对缺乏硒和维生素E的仔猪的影响

    王光亚

    <正> 本文包括两个实验,研究成长期的仔猪吃低硒和低维生素E(V_E)饲料后,在饲料中加入硒、砷、硫、镉、碲和银对仔猪硒代谢的影响。用3~4周龄仔猪喂以含8%酸败棉子油的饲料四周,以耗空猪体内的V_E,然后按体重分组。实验Ⅰ和Ⅱ分别喂以含96.8%及96.0%光豆(Pisum Sativum)的缺硒和缺V_E的基础饲料,其硒含量分别为0.062及0.067ppm,V_E含量分别为5.9及4.8 I.U./kg饲料。

    1979年04期 243-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损伤DNA物质的快速检验

    熊敏如

    <正> 当前用哺乳动物细胞检测潜在致突变物质或致癌物质的试验方法一般都是测定对DNA损伤的细胞反应,如DNA的修复等。如果实验说明这种物质能损伤DNA,即可认为这种物质是一种潜在性的致突变物质或致癌物质。人类细胞对DNA损伤的早期反应是DNA合成的抑制;某些不损伤DNA的物质也可能抑制DNA的合成,但可以根据染毒停止以后

    1979年04期 24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线粒体膨胀时的超微结构与体积变化

    夏弈明

    <正> 已知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伴有代谢状态的改变,膨胀时线粒体形态的改变也与活化离子的集聚及能量代谢有关。因此在研究离子转移、线粒体内膜构型变化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关系中,测定线粒体膨胀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1979年04期 245-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鲁米那和丁基羟基甲苯对2-乙酰氨基芴诱发的大鼠肝瘤的促进作用

    姚稼荣

    <正> 饲料中鲁米那对短时期喂以2-乙酰氨基芴(AAF)的大鼠的肝脏肿瘤的形成有促进作用。DDT对肝脏的作用也与鲁米那的类似。食品添加剂中抗氧化剂的丁基羟基甲苯(BHT)

    1979年04期 246-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8 ]
  • 用大鼠显性致死试验评价新鲜照射小麦的致突变性

    侯召棠

    <正> 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对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毒性评价时,应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性等观察。一些学者用2.5~5.00m rad照射后的膳食(小麦是其中主要成份)饲喂大鼠或小鼠的研究中,均未观察到显性致死突变率有所增加;但也有个别报告指出,用75k rad(消毒剂上限)照射的小麦,如在照射后20天内摄食则可

    1979年04期 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维生素D过多症的保护作用

    张寅恭

    <正> 维生素D(V_D。)剂量超过机体生理需求,就引起明显的毒性作用。本文报导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V_E)对V_D中毒的保护效果。实验用240只大鼠,体重100~450g,分为若干组。实验开始前二周和实验期间给予平衡的合成饲料(22%酪蛋白、60.7%淀粉、3%甲基纤维素、10%葵花子油、0.2%氯化胆碱、0.1%水溶性维生素、4%混合盐)。V_(D2)配成油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毫升(160,000~240,000

    1979年04期 247-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锌缺乏:肝硬化病人暗适应异常的原因

    阎怀成

    <正> 作者选择年龄46~70岁,有15年以上的酒精中毒史,视力不低于20/100,眼底检查正常,血清锌含量低(<70mg/100ml)的6名男性肝硬化病人进行本实验,并以暗适应试验作为评定指标。病人1和2为第Ⅰ组,开始每天服维生素A(V_A)10,000 I.U.2~4周后服硫酸锌,病人3、4、5为第Ⅱ组,每天仅服硫酸锌220μg;病人6为第Ⅲ组,同时服V_A和硫酸锌。实验期间定期取血测定肝功、血清锌、胡萝卜素和V_A的含量。在整个实验期间,病人都不饮酒

    1979年04期 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1α-羟基维生素D_3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人体无机盐代谢的作用 Ⅰ.对磷的净吸收影响

    殷泰安

    <正> 维生素D(V_D)固醇对人体肠吸收磷的影响尚未被广泛地研究,这是由于放射性磷的应用受到限制,而影响了用代谢平衡方法对这一问题的观察。本文作者描述了1,25-(OH)_2D_3(1,25-二羟基维生素D_3)或1α(OH)D_3(1α-羟基维生素D_3)对患有进行期肾衰竭病人和正常人对磷净吸收的影响。

    1979年04期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富含草酸的叶菜中钙的吸收

    孙淑庄

    <正> 绿叶蔬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最便宜,最丰富的钙、铁、β-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的来源,但大多数绿叶蔬菜含有较多的草酸。大量的动物试验已证实,如菠菜中草酸使钙不能被利

    1979年04期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唐为民

    <正>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测定玉米中黄曲霉毒素(AFT)含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比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简称AOAC)1979年制定的玉米中AFT的官方分析法,即CB法为快且简便;分析费用仅为CB法的1/7,分析所用的有毒和易燃溶剂比CB法也少。本方法与CB法不同在于最初的提取阶段和净化阶段。

    1979年04期 249-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霉菌直接镜检的选择性染色

    伊冰

    <正> 在Breed涂片上进行霉菌选择性特异性染色能显著改进直接镜检的结果。作者做了各种染色方法的比较试验,证明改良的Pianese染色适合于检验低蛋白食品上的霉菌,PerjodSchiff氏反应则适合于检验低糖食品上的霉菌。选择性染色的Breed涂片标本还能在显微镜下计数,在高倍放大条件下还可区分霉菌孢子和菌丝。

    1979年04期 25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工业卫生标准——国际的比较

    傅慰祖

    原文介绍了美、苏、日、东欧和北欧等国家的工业卫生标准的组织、制订原则和意见等,但并未脱离美、苏两国的制订方法和原则。因限于篇幅仅节译了美、苏部分

    1979年04期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 ]
  • 西德1977年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陈炎磐

    <正> 西德《1977年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MAK)》的文字说明和附表大部分内容与1975年版基本相同(参见本刊1977年第2期第123页),但也有一些重大修改,特别是关于致癌物质方面的条文变动较大。现节译其中与1975年版不同的部分供参考。

    1979年04期 254-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日本农药的残留标准

    王鸿(广阴)

    1979年04期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第十七届全苏卫生学会概况

    <正> 1978年10月10日~13日在苏联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了第十七届全苏卫生学家和卫生医师代表大会(简称卫生学会)。大会共有466名代表,其中171名(占总数37%)为科研工作者;295名(63%)为卫生防疫部门的实际工作者。代表年龄在40~50岁占40%,50~60岁者占33%。在与会的代表中属医学科学院院士或通讯院士者16名,博士117名,付博士78名。

    1979年04期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EPA1971年制定的空气中铅的标准

    范学敏

    <正> 1971年9月29日。美国EPA(环境保护局)公布了一个新的大气质量标准—空气中的铅为1.5mg/m~(?)。新标准是为了防止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达到30mg/分升血这一指标而制定的。据EPA调查,在一般居民中1~5岁的儿童对接触铅最为敏感,1970年,美国共有2千万1~5岁的儿童,其中有一千二百万居住在都市地区,有5百万住在市中心,对铅的接触最

    1979年04期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