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省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前后菌落总数对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tal bacterial count in drinking water before and after disinfection in rural areas of five provinces in China
熊传龙;陈志健;王志强;何祖安;何英华;杨鸿宾;徐夷;李洪兴;王丽;候蓉蓉;张荣;
摘要(Abstract):
目的 对比分析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前后菌落总数变化情况,评价饮用水消毒质量和效果。方法 在5个省份7个县按照有无消毒及微生物污染随机选择14处采取消毒和14处不采取消毒的水厂,每间隔约12天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菌落总数,消毒水厂检测出厂水和末梢水消毒剂余量,全年各检测15次。采用中位数检验、Krush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三者之间菌落总数中位数、检出数和超标率的差异。结果 1 182份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的M(P_(25),P_(75))分别为100(26, 147)、33(5, 130)和55(5, 140)CFU/mL,三者之间菌落总数的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分别比较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三者之间菌落总数中位数、检出数和超标率的差异。结果 1 182份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的M(P_(25),P_(75))分别为100(26, 147)、33(5, 130)和55(5, 140)CFU/mL,三者之间菌落总数的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01)。当出厂水和末梢水消毒剂余量均达标时,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91(47, 142)、7(2, 23)和10(3, 38)CFU/mL,出厂水菌落总数中位数与水源水相比(χ2=43.65,P<0.001)。当出厂水和末梢水消毒剂余量均达标时,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91(47, 142)、7(2, 23)和10(3, 38)CFU/mL,出厂水菌落总数中位数与水源水相比(χ2=89.50)、末梢水与水源水相比(χ2=89.50)、末梢水与水源水相比(χ2=71.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44.4%、2.3%、6.0%,出厂水菌落总数超标率与水源水相比(χ2=71.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44.4%、2.3%、6.0%,出厂水菌落总数超标率与水源水相比(χ2=65.95)、末梢水与水源水相比(χ2=65.95)、末梢水与水源水相比(χ2=5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厂水菌落总数检出数较水源水下降91%(变化率),末梢水较水源水下降88%、末梢水较出厂水上升50%,三者之间菌落总数变化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厂水菌落总数检出数较水源水下降91%(变化率),末梢水较水源水下降88%、末梢水较出厂水上升50%,三者之间菌落总数变化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4,P<0.001)。当水厂不消毒或消毒剂余量不达标时,出厂水、末梢水和水源水之间菌落总数中位数、超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厂水与水源水、末梢水与水源水、末梢水与出厂水相比菌落总数变化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毒能有效降低饮用水中微生物数量,饮用水消毒是提高农村居民供水安全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KeyWords): 饮用水;菌落总数;消毒;效果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熊传龙;陈志健;王志强;何祖安;何英华;杨鸿宾;徐夷;李洪兴;王丽;候蓉蓉;张荣;
DOI: 10.13421/j.cnki.hjwsxzz.2022.05.0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 310-2019[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9.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 [4] 韩方岸,胡云,陈连生,等.江苏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4):328-330.
- [5] 罗赟.2016年绵阳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8,8(4):325-329,334.DOI:10.13421/j.cnki.hjwsxz,.2018.04.009.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 [7] 于天一,刘洋,白宇娜,等.2013—2017年哈尔滨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J].环境卫生学杂志,2020,10(4):388-391.DOI:10.13421/j.cnki.hjwsxzz.2020.04.011.
- [8] 赵怡楠.2015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与健康风险评价[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7,16.
- [9] 张晓晓,李峥,吕实波,等.山东某农村间歇式供水系统微生物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1,38(6):607-611,642.DOI:10.13213/j.cnki.jeom.2021.20595.
- [10] 曲良娇.某省饮用水微生物安全状况与风险评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14-26.
- [11] 金立坚,黄轩,李张,等.2015年四川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消毒状况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9):882-886.
- [12] 栗旸,耿娟,张旭辉,等.2017年云南省农村水厂饮用水消毒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22):4192-4195.
- [13] 陈媛,伍立志,徐沛维,等.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消毒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2019,31(10):992-997.DOI: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19.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