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杂志


读者·作者·编者

  • 《环境卫生学杂志》稿约

    本刊编辑部;

    <正>《环境卫生学杂志》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卫生类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本刊致力于建立国家级环境卫生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便于科技人员及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拓宽业务人员的视角和思路,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传播环境卫生信息,积极推进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

    2024年09期 v.14 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气候变化复合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专题

  • 加强环境复合暴露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

    马文军;何冠豪;胡建雄;

    环境复合暴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真实暴露情景,但过去大多研究只关注某种环境要素暴露的健康效应。近年来由于统计方法的进步,开展复合暴露的联合健康风险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本期重点组织8篇开展复合暴露健康风险评估的文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2024年09期 v.14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复合暴露与人群健康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黄忠国;马文军;

    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复合暴露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收集相关文献,分析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复合暴露与不良妊娠结局(出生体重下降、流产、早产)、儿童认知功能、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结局的关联。

    2024年09期 v.14 711-717+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孕期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暴露与双胞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关联研究

    曾晨燕;邓朗静;李晓洁;谢锦莹;黄宋旖;肖晗;杨盼;

    目的 探讨孕期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PAEs)复合暴露与双胞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关联。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招募了来自武汉双胞胎出生队列(The Wuhan Twin Birth Cohort, WTBC)的289名双胞胎妊娠孕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孕妇孕早期、中期和晚期尿液中8种PAEs代谢物浓度,包括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onoethyl phthalate, MEP)、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onoisobutyl phthalate, Mi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 MBP)、邻苯二甲酸单苄基酯(monobenzyl phthalate, MBz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 (2-ethylhexyl) phthalate, ME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mono (2-ethyl-5-oxohexyl) phthalate, MEO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mono (2-ethyl-5-hydroxyhexyl) phthalate, MEHH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羧基戊基)酯[mono (2-ethyl-5carboxypentyl) phthalate, MECPP]。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这8种PAEs代谢物暴露与双胞胎出生体重差的关系,分位数g计算回归(quantile g-computation, qgcomp)和加权分位数和回归(weighted quantile sum regression, WQS)来评估PAEs复合暴露与双胞胎出生体重差异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尿液中PAEs代谢物检出率均超过80.00%,其中MBP检出率最高为97.00%,整个孕期的浓度中位数是42.08μg/L;检出率最低的是MBzP为84.43%,整个孕期的浓度中位数是0.46μg/L。双胞胎体重差的中位数为210 g。校正多个潜在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整个妊娠期,MEP、MBP、MEHP暴露与双胞胎出生体重差正相关。基于WQS的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孕期PAEs复合暴露与双胞胎体重差间存在正相关,qgcomp分析结果表明8种PAEs混合物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双胞胎出生体重差增加3.88%(95%CI:0.25%~7.64%)。结论 整个孕期PAEs的复合暴露可增大双胞胎出生体重差。

    2024年09期 v.14 718-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孕期环境温度暴露与孕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杨琳;吴蔚;张雅琴;陈晓仪;麦麦提敏江·吾拉音;陈欣;王怀林;梁倩虹;张小鑫;黄存瑞;王琼;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温度和温湿度指数暴露对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纪念医院)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问卷收集孕妇基本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进行心理评估。同时收集研究期间气象数据并计算温湿度指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评估不同孕期温度及温湿度指数与SAS和SDS得分,以及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关联。结果 纳入研究的孕妇共5 553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完成焦虑自评者分别为2 497、2 709、857名,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3.1%、8.9%、10.3%;完成抑郁自评者分别为2 554、2 784、863名,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7.2%、19.3%、18.9%。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孕中期,调查前1周、2周、1月的环境平均温度每升高5℃,SAS标准分(95%CI)分别降低0.61(-1.08,-0.13)、0.70 (-1.24,-0.16)、0.75 (-1.44,-0.07)分;焦虑发生风险OR(95%CI)分别为0.71 (0.56, 0.91)、0.61 (0.46, 0.81)、0.55 (0.38, 0.79)。以温湿度指数为暴露指标时观察到相似的结果。按调查季节分层分析发现,冷季温度及温湿度指数升高与孕中期焦虑发生风险降低有关,暖季温度及温湿度指数升高与抑郁发生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孕期温度暴露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这种关联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

    2024年09期 v.14 726-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夏季气温和湿度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联合效应研究

    方雯;林自强;孟瑞琳;何冠豪;侯筑林;周脉耕;周纯良;肖义泽;俞敏;黄飙;许晓君;林立丰;肖建鹏;金东辉;秦明芳;殷鹏;许意清;胡建雄;刘涛;黄存瑞;马文军;

    目的 研究夏季气温和湿度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广东省、浙江省、湖南省、云南省和吉林省等多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06—2017年共124个市(自治州)的夏季人群非意外死亡时间序列资料,分别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和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获取各研究市与死亡同期的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DLNM)分别拟合气温、湿度与人群死亡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运用分位数g计算回归(quantile g-computation, qgcomp)模型评估气温和湿度复合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联合效应。结果 夏季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累计死亡效应呈“J”型,而湿度与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则呈倒“J”型。气温和湿度复合暴露与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关联呈非线性关系,以复合暴露的第一分位数作为参考,第二、三、四分位数对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是1.01(95%CI:1.00~1.02)、1.04(95%CI:1.02~1.05)和1.08(95%CI:1.05~1.10),其中男性、≥65岁人群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是敏感人群,中部地区人群危险性较低。气温和湿度在全人群联合效应中的贡献分别为84.92%和15.08%,男性与≥65岁人群的气温效应占比大于同亚组人群,分别为86.98%和86.16%,北方、中部和南方地区气温效应占比均在80%左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气温效应占比分别为68.01%、72.44%和71.46%。结论 在夏季随着气温和湿度均升高,人群的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气温在联合效应中的贡献占比较高。性别、年龄、地区和患病情况均对气温和湿度的联合死亡效应有修饰作用。

    2024年09期 v.14 736-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暖季日夜复合热与成年人血压的关联及生理和行为驱动因素的定组研究

    何冠豪;胡建雄;姚怡禛;黄忠国;符迪;谭昊民;冀晓慧;林意;曾卫权;梁卓轩;刘涛;林自强;马文军;

    目的 了解暖季日夜复合热与成年人血压的关联,探讨可能的生理和行为驱动因素。方法 基于定组设计于2020年5—9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对3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5次连续随访,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其血压水平(每月一次),利用便携式温湿度仪器收集血压测量前7天其生活环境的温湿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与行为因素,使用嵌入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交叉基”函数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日夜复合热与成年人血压的关联,并探讨这种关联的可能驱动因素。结果 与正常日相比,日夜复合热显著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变量分别为8.35(95%CI:2.54~14.15)和6.55(95%CI:1.49~11.60)mmHg,未观察到单独热日、单独热夜与血压的显著关联。生理驱动因素方面,暴露于日夜复合热会显著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改变量为28.29(95%CI:1.52~55.07)pg/mL,人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增加1.24(95%CI:0.25~2.46)mg/L。在行为驱动因素方面,暴露于日夜复合热时,研究对象的啤酒饮用量增加200.69(95%CI:79.16~322.22)mL。结论 暴露于日夜复合热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增加。血管紧张素Ⅱ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其生理驱动因素,啤酒饮用量的增加可能是其行为驱动因素。

    2024年09期 v.14 745-751+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哈尔滨市大气PM_(2.5)中五种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人群死亡风险的影响

    伍亚;邹凤娟;沈明辉;刘洋;洪千淇;于天一;马文军;刘晓波;朱穗;

    目的 定量评估哈尔滨市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人群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及联合效应大小。方法 基于监测系统收集哈尔滨市2013—2018年每日死亡数据、每日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_(2.5))并进行金属成分浓度测定,基于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大气PM_(2.5)中每日金属成分浓度。运用分位数g计算回归(quantile g-computation, qgcomp)估计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对非意外、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联合效应,并探索敏感暴露人群,最后采用加权分位数和回归(weighted quantile sum regression, WQS)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2013—2018年期间,哈尔滨市非意外、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日均死亡人数的中位数(M)分别为75、42和7例。大气PM_(2.5)多种金属成分复合暴露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非意外死亡的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为1.026(95%CI:1.010~1.043);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RR值为1.038(95%CI:1.016~1.060)。分层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和≥60岁人群为大气PM_(2.5)金属复合暴露的敏感人群。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证实上述研究结果较稳健,且金属As对人群死亡贡献的权重最大。结论 大气PM_(2.5)中金属成分复合暴露可增加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的发生风险,且男性和≥60岁人群是金属复合暴露的敏感人群。

    2024年09期 v.14 752-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金属暴露与骨关节疾病的关联研究

    龚雅洁;陈子慧;吴珊;纪桂圆;李律容;刘涛;马文军;陈青松;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多金属暴露与骨关节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方法,从广东省11个地区招募3 063名成年人,并测量了13种金属的血液浓度,以评估内暴露水平。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液金属水平与骨关节疾病的关系。结果 在单金属模型中,血铬、锌和铜浓度与骨关节疾病风险呈现显著剂量反应关系(All P_(-trend)≤0.05)。进一步通过多金属模型发现,与血铜和锌浓度处于低水平组(Q1)人群相比,最高水平组(Q4)血铜、锌浓度与骨关节疾病有关(OR=0.78, 95%CI:0.53~0.93;OR=1.38, 95%CI:1.07~1.34)。结论 人群暴露环境铜和锌与骨关节疾病有关,研究结果需要在更大的人群研究中验证。

    2024年09期 v.14 762-769+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对2型糖尿病风险联合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蔡伟丽;郑露;冯永慧;庞田英;徐英;叶艳彬;曾芳芳;

    目的 探索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联合作用。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内分泌门诊及住院病房选取年龄为18~80岁且在广州居住满5年或以上的居民,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入选标准,研究招募384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性别、年龄±3岁配对招募对照组768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FFQ)收集对象基础信息和膳食情况。计算各营养素摄入量并进行能量残差校正,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关键营养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关键营养素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 BKMR)模型分析多种营养素混合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联合作用。结果 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六种关键膳食营养素为膳食纤维、总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B2、锌和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基础信息、体力活动和其他营养素等因素后显示,与最低四分位摄入量组相比,总脂肪、维生素E和锌最高四分位摄入量组患病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2.23(1.00,4.99)、8.78(4.52,17.05)和3.41(1.55,7.50),而膳食纤维、维生素B2和硒最高四分位摄入量组患病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27(0.16,0.48)、0.25(0.11,0.56)和0.39(0.19,0.82)。BKMR分析显示,以所有营养素摄入量的中位数水平为参照,混合营养素摄入量在第六十百分位数(P_(60))或以上时,营养素的联合效果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单暴露反应关系显示,总脂肪和维生素E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膳食纤维、维生素B2和硒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负相关,锌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U型关系。交互模型发现六种营养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膳食纤维、总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B2、锌和硒摄入量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具有一定影响。营养素混合摄入的联合效应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且不同营养素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2024年09期 v.14 770-779+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研论著

  • 尼古丁上调Cx43促发PASMCs炎性反应致小鼠肺动脉重构的机制

    赵旭;侯晓敏;孙琳;徐祎;董霖;江雪露;饶国娇;邹佳佳;施熠炜;秦小江;

    目的 研究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介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PASMCs)炎性反应在尼古丁致小鼠肺动脉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5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Tagln-Cre(+); Cx43~(flox/WT)小鼠各32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灭菌注射水)、0.02、0.2和2.0 mg/(kg·d)尼古丁组,每组8只。小鼠按体重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一次鼻腔滴注,持续8周。染毒结束后,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动脉重构情况;采用磁性分离法培养C57BL/6J、Tagln-Cre(+); Cx43~(flox/WT)小鼠原代远端PASMCs;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PASMCs中Cx4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57BL/6J小鼠对照组相比,尼古丁染毒组C57BL/6J小鼠体重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随着尼古丁浓度增加,体重增长变缓。小鼠远端肺动脉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典型的动脉重构病理特征,Cx43表达上调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Tagln-Cre(+); Cx43~(flox/WT)小鼠HE染色结果显示其肺动脉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现象有所缓解,且PASMCs中上述炎性反应因子表达减少。结论 Cx43表达下调可缓解尼古丁诱导的小鼠远端PASMCs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小鼠肺动脉重构。

    2024年09期 v.14 780-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验交流

  • 脂多糖生物探针法与传统培养法检测水中嗜肺军团菌的比较

    张雅婕;林华;周少磊;田竞;贾予平;曹文婧;何立伟;姚晓慧;刘晋源;高斌;张永;沈凡;

    目的 比较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和传统培养法(包括ISO 11731-2017法即“ISO法”、GB/T 18 204.5-2013法即“国标法”)对水中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检测能力。方法 分别采用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和传统培养法对58份加标水样(其中50份为实际水样加标用于以上两类方法比对测试,8份为纯水加标用于脂多糖生物探针法的方法学性能测试)和50份实际水样进行检测,确定脂多糖生物探针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比较两类方法对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的定性结果和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后的定量结果。结果 脂多糖生物探针法检出限为1.55 CFU/L,准确度为102.10%~139.29%,精密度为0.14%~1.78%,特异性为95.12%,灵敏度为88.89%。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和国标法两种方法(检出或未检出)的定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05);50份实际水样加标前后脂多糖生物探针法定量结果的中位数(M)高于ISO法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类方法测定结果存在相关(r=0.981)。脂多糖生物探针法检出限(1.55 CFU/L)低于ISO法的(15.74 CFU/L),检测时间(2 d)短于ISO法(10 d)。结论 与传统培养法相比,脂多糖生物探针法耗时短,检测性能更优。

    2024年09期 v.14 78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研究团队简介

    <正>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学研究团队主要从事大气环境的健康风险、疾病负担和应对策略和措施研究。围绕社会关心的环境与健康问题系统评估了空气污染、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区域分异规律,开展防控效果评估、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研究。团队负责人马文军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4年09期 v.14 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